院系首页 学院介绍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师资代表 实验实训 官网首页
音乐舞蹈学院师生演绎壁画舞蹈《婆罗门引》,重现盛唐风韵 ——《长安吟诵》系列调研拍摄活动顺利开展

  2025年4月21日清晨7:30,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音乐舞蹈学院“《长安吟诵》:唐代舞乐文化传承与重构”系列调研拍摄活动之一,在西安城墙永宁门景区顺利进行。此次拍摄聚焦唐代乐舞图像研究与舞蹈复原,由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赵蓉携舞蹈学2023级本科生董力成共同完成,以《婆罗门引》双人舞为核心内容,生动演绎盛唐壁画中的乐舞神韵。

  本次拍摄选址西安城墙南门——永宁门内城瓮城区域,作为中国古代都城防御体系的重要遗存,永宁门见证了长安千年的文明传承与宫廷礼乐的发展演变。清晨薄雾未散,城墙内外光影交错,在历史厚重与文化意象的交汇之中,赵蓉老师与董力成同学,以身体为笔,以舞步为语,重新唤醒了千年前墓室壁画中的唐代舞乐世界。

  双人舞《婆罗门引》创作灵感源自唐代宰相韩休墓出土的壁画《乐舞图》,该图现藏于西安博物院,是研究唐代宫廷舞蹈形制、服饰结构、舞姿风格等的重要视觉资料。舞蹈设计遵循“以形写意、借古开新”的理念,在严格尊重考古图像与时代背景的基础上,进行适度艺术化编创,旨在探寻“形”与“神”之间的重构通道。

  舞段开始,两位舞者分立于地面的两张圆形毯面之上,象征礼仪舞台的仪程性分区,也暗合唐代壁画中“地毯设舞”的乐舞空间布置。身着仿唐服饰的女舞者动作沉稳端庄,脚步缓缓推进,右臂自然屈肘上提,左臂斜下外撇,宽袍大袖顺势而垂,袖角如云影浮动。男舞者则以胡人舞者造型为依据,左腿屈膝后翘、右腿脚尖点地,姿态轻盈而具弹性,手部动作与女舞者保持呼应,姿态中兼具异域风韵与宫廷礼仪的庄重典雅。两人隔空对舞,眼神交汇,舞姿层叠,在寂静清晨中构成一道流动的壁画。

  舞段并非简单复制壁画中的静态图像,而是通过对图像中的“结构—动态—节奏”三层逻辑的深入解析,结合中国古典舞身韵系统进行动作衍生和组合。在动作设计中,充分考虑了唐代舞蹈的“身韵延展”“双袖抒形”“节奏舒缓”等特点,使舞蹈语言具有时代美感的同时,也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接受方式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拍摄也是“《长安吟诵》:唐代舞乐文化传承与重构”系列调研中的重要一环。该项目旨在通过实地踏访、图像资料采集、舞段编创与影像记录等多元手段,推动唐代乐舞文化从博物馆、考古遗址中走向公众视野,实现舞蹈史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双向赋能。此次拍摄由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支持,拍摄团队前期多次实地勘景,确保在尊重历史遗址的前提下完成艺术创作与技术实施。

  《婆罗门引》作为此次拍摄内容之一,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,更是一种文化再现与学术回应。通过复原与再创,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师生正探索在历史文脉中“舞出当代理解”的可能路径。此次活动的顺利完成,不仅体现了该院在传统文化活化与艺术传播方面的深度探索,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与国际表达积累了宝贵经验。作为一名舞蹈教师,我深知“以舞承史、以身述美”的意义。这次拍摄,不只是一次教学实践,更是一次文化体悟与情感传递。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能学会动作,更能通过舞蹈感知历史、理解文化、体认民族美学的根基。董力成同学在本次拍摄中的沉稳表现,也让我看到了新一代舞者对于传统的热爱与思考。

  此次拍摄顺利完成,离不开学院的支持与各方的配合。我也将继续带领学生深入挖掘中华舞蹈文化的精粹,通过“以舞释史”的方式,让更多人看见属于我们的身体记忆和文化传承。

  音乐舞蹈学院   赵蓉



 

Copyright(c)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
地址: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  电话:(029)81555800
版权所有:西北大学现代学院  陕ICP备100041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