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筝乐团从第二周正式开始排练,成员们准时到达古筝教室,每个人都精神饱满,充满期待。老师首先进行了简短的开场致辞,鼓励大家要团结协作,共同为接下来的排练做好相关准备工作,以确保后面的演出和比赛顺利进行。随后,乐手们各自就位,开始调试自己的古筝,确保音准无误。
排练过程中,大家各司其职,既有分工也有合作。乐曲的旋律在筝弦上流淌,时而激昂,时而婉转,展现出筝乐团成员们精湛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。指导教师在一旁细心观察,不时给予指导和建议,确保排练效果达到预期。
经过一个小时的排练,筝乐团成员们快速上手,重新找到彼此之间的默契,顺利完成了《天山之歌》的磨合。此次排练不仅提升了成员们的技艺,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为筝乐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成员们纷纷表示对未来的演出贺比赛充满信心。
高校古筝乐团作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,不仅推动了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,更在人才培养、文化传播、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。我们可以结合多所高校的实践案例和学术研究,将其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方面:
一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,优化人才培养路径
传统古筝教学多采用“一对一”小课模式,但古筝乐团的集体训练模式弥补了其不足,成为教学体系的重要延伸。例如,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通过“集体化教学+群体化表演”的模式,将传统独奏拓展为重奏、合奏等多元形式,既提升了学生的演奏技巧,又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。
二、强化团队协作与综合能力培养
古筝乐团通过多声部合奏训练,要求学生“手、脑、心、耳”协同运作,在横向旋律流动与纵向和声配合中提升音乐表现力。例如,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雅乐团通过编钟、古筝等乐器的合奏,要求学生在演奏中兼顾个人技巧与整体和谐,从而增强责任感和默契度。
三、传承非遗文化,弘扬民族音乐精髓
高校古筝乐团常以传统曲目为根基,融入现代创新元素。例如,集美大学银江筝团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,通过演奏经典民乐和改编流行曲目,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民族音乐。此类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,更推动了民乐的国际传播。
四、拓展艺术创新与学科发展空间
古筝乐团的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作品的创作需求,促进了演奏技法与艺术形式的革新。例如,翡翠筝团通过委约职业作曲家创作协奏、重奏作品,探索古筝与钢琴、打击乐等乐器的跨界融合,丰富了筝乐的表现维度。
五、提升校园文化凝聚力与社会影响力
高校古筝乐团通过演出和比赛成为校园美育的重要窗口。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雅乐团以“礼乐修身”为理念,将音乐实践与德育结合,助力学生实现“儒雅做人”的育人目标。此类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,更通过直播、公益演出等形式扩大了民乐的社会影响力。
高校古筝乐团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多维度的社会功能:它既是传统音乐活态传承的实践平台,又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沿阵地;既培养个体的艺术素养,又塑造集体的文化认同。随着更多高校如西安音乐学院、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加入探索行列,古筝乐团的未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教育的深化与普及,为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注入新活力。
音乐舞蹈学院 包耘赫 |